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claire chien

你/妳想要什麼樣的熟齡生活?

來看諮商的個案年齡,從二十到六、七十歲都有,當然每個人的議題都不同⋯不記得在哪裡看到榮格曾經提過----年輕的個案主要是幫助他/她們有自信地進入社會去努力追求目標,到了中年以後,就是要能夠好好探索自己與人生,與生命和諧圓融地共處。


對於很多個案來說:邁入四字頭、五字頭、六字頭⋯是個很關鍵的時刻,尤其是五十歲,女性可能到了更年期,生育年齡的結束對於身心都造成巨大的變化與影響。至於男性,也像是正式告別青壯年的生活,得開始面對衰退與老化這個殘忍的事實。


我不反對醫美,適當地維持外貌與體態是代表一個人對自己的愛護與重視;但有很多人拼命除皺背後的原因是無法接受“人總有一天會老化與死亡這個事實”,那麼每年狂砸大錢買保養品與打針,也無法解決內心的焦慮與恐懼。


家裡附近就有一條還蠻繁榮的街道,每當有店家結束營業時,我總是期待著新開的會是什麼樣的店?當又是醫美的招牌掛起時,難掩心中的失望感。小小一段不到二十分鐘的路程,已經開了起碼四、五家醫美⋯難道從容優雅的老化,真得那麼困難嗎?


隨著現在醫療的進步與生活的改善,人類的壽命延長到八、九十歲已經越來越普遍,當小孩都成年離家了、從工作崗位退休下來,我們要怎麼迎接還有起碼好幾十年的老年生活?外國的家庭結構與東方不同,很少年邁的父母會想要三代同堂,依靠子女撫養照顧的,從這幾年認識的朋友與個案身上觀察,明顯地看見兩種不同的類型。


第一種是我最欣賞羨慕的:過得既獨立又充實快樂,他/她們早早就做好退休的財務與實質上的規劃,不論是還住在自己的房子裡,依然堅持要維持健康與獨立的生活。三不五時與好友、家人聚會或旅行,經常參加社區或團體活動,在花園裡或租塊地種花種蔬果、打高爾夫球、游泳、健行、打橋牌,甚至到處做義工。整個人身上散發一種溫暖、樂天知命、自在放鬆的態度。等到身體因為衰老或疾病到無法好好照顧自己了,就搬進一早已經(與好友們)看中的養生村(retirement home),那裡面有很多團體的活動與共同用餐社交的地方,就能夠避免落入老年時常見的----孤單寂寞、焦慮憂鬱的處境。


另一種很不幸地,是從沒好好迎接過這些轉變成四字頭、五字頭⋯的關鍵時刻(等到六字頭通常已經太晚了,個案經驗顯示出:年紀越大,越缺乏彈性調整改變)。過去每天忙碌著工作或家庭小孩沒有想太多,等到經歷了空巢期與退休,才突然發現:不要說什麼興趣嗜好都沒有,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(例如:我就是某某某的媽媽或誰誰誰的太太)?!當原有的工作成就、地位頭銜、身份認同、甚至生活重心通通不見後,家裏或社交圈從本來很忙碌吵雜到漸漸轉淡冷清,就算子女孝順每週聚會吃飯一次,大部分的時間也是在忙著過自已的日子。如果到這時候才發現為了家人孩子犧牲付出了一輩子,卻從未認真去想過自己的人生究竟想要什麼⋯一轉眼卻快要走到盡頭了,再也沒有機會回過頭去重拾曾有的渴望或夢想。很多人因此變成受害者或是憤世嫉俗,好像生命被虧欠了很多、全世界都該為他/她的悲慘負責,怪罪子女不孝順不知感恩,看年輕人就是不順眼總是尖酸刻薄地批判,拼命介入掌控成年子女的生活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。沒有好好負責任把自己的人生過好的人,看見別人的快樂心底就會很難受;而如果盡力嘗試過了就算結果不如預期,也會活得自在喜樂,那些體驗經歷都是很難得珍貴的。


臉上的皺紋絕對不是該拼命隱藏去除的羞恥,反而是個提醒我們開始覺醒的鬧鐘:所剩的時間與機會不多了!下半場要活得比上半場更加精彩,就得拿出勇氣,先好好誠實地面對自己與人生,然後冒險做出不同的選擇。


claire最新出版的書籍”失去之後“可按此購買

博客來:http://bit.ly/2Hs45XT (有電子書版本可下載)

時報悅讀網:http://bit.ly/2tBvm8i



79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分手之後,何時才是真正的結束?

分手或離婚之後,就等於那段感情結束了嗎?很多人要等到有了下一段新戀情、或是對方結婚生子了才覺得是真正的死會?不用再暗自等下去⋯⋯偷偷期待還有復合的機會。 好多年過去,以為自己早就忘了。還在乎的人,就徹底輸了。最好是忘得一乾二凈,當作那個人、那段感情根本不曾存在過⋯⋯卻不知道...

每個人都需要覺得自己的工作很重要!

上週五小馬哥拉了整天的肚子,週六沒有家醫(General Practice, 簡稱GP)可以看,所以打了111(在英國打999救護車之前,可以先打111,電話中會有專業的醫生判斷需不需要送急診)。醫生覺得小馬哥只有五個多月有必要檢查一下,幫我們約了個附近有在看診的醫院。...

憂鬱症...在媽媽肚子裡就開始了

從懷孕開始,女人的身心就經歷巨大的變化,體內的器官與賀爾蒙都在改變以因應小生命的成長,心理學家與科學家都證實了:小寶寶從在媽媽肚子裡開始就受著媽媽情緒的影響,甚至一直到兩歲之前,是主要照顧者與寶寶建立良好關係最重要的一千個日子。 心理治療師Sue...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